近日,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院长赵梅、学工负责人张蓉、表演教研室主任田琛及各课程组组长、教师代表一行,赴西安永宁迎宾礼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 “西安永宁”)开展交流访问。西安永宁负责人李丑女士热情接待,双方围绕文化项目创新、人才培养、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入探讨,达成初步合作意向。
实地参访: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创新实践
2025年7月30日14 时,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一行抵达西安永宁。在李丑女士的引导下,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公司艺术品展示区。李丑女士详细介绍了公司特色艺术产品,包括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文创系列、以动态演绎呈现名画的数字化产品,以及陕西非遗剪纸等非遗项目成果,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深度融合。
随后,一行人体验了西安永宁的沉浸式展演空间。该空间通过光影技术,将艺术名家的静态画作串联成动态叙事,结合镜头语言与场景重构,打造出全新的艺术展陈方式,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艺术的生命力。

双向推介:共话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创新
西安永宁:以现代审美重构传统文化,深耕数字文旅融合
体验结束后,李丑女士系统介绍了西安永宁的发展历程与核心业务。据介绍,西安永宁成立于 1996 年,最初为接待白宫考察团,以盛唐开元宾礼为模板开展仿古迎宾接待,后发展为国家级接待项目。历经多年发展,公司从早期的国际文化交流,到 “一带一路” 背景下策划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,再到疫情期间转型数字文化项目,2023 年更受邀赴江苏盐城开展文化活动,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。
在项目成果方面,西安永宁的特色产品与文旅案例亮点突出。数字化融合产品以 “黄燕落水” 场景为核心,融合音乐、秦腔等元素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化演绎作品。3D 打印文创产品以古代瓦当四神守护堂为原型,采用真玉通过 3D 塑模制成智慧交通卡,全国通用,成为汉服活动中的 “身份象征”。沉浸式文旅项目通过巨幅名画动态展示、演员场景复刻、光影技术融合,再现唐代文化场景,如王勃诗句意境;以唐代茶文化为主题的 “唐人茶项目”,结合天下第一泉、陆羽等元素,用唐代茶器煮茶还原古礼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盛唐风貌。
此外,西安永宁在项目策划中展现出多重优势。其具备基于城市文化内涵的顶层策划能力,不断升级的沉浸式演绎体系融合数字化科技与剧本内容,以 IP 为核心进行原创内容开发,如亲子剧《长安奇遇记》,还建设了覆盖 20 余个陕西非遗项目的数字库,应用于西安博物院、高陵博物馆等数字化展陈,同时创新应用数字人、交互机器人等数字交互产品,如恐龙乐园互动、餐饮 IP 机器人等。

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:产教融合,培养新时代表演艺术人才
随后,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孙东老师介绍了学院概况。表演专业于 2018 年设立,2025 年 3 月,表演艺术学院从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独立,成为专注于表演艺术教育的二级学院。学院汇聚吉利学院、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学术力量,联合成都高新中演院线、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等行业机构,实行 “双导师制”,致力于培养扎根舞台、接轨影视、赋能新媒体的戏剧表演、影视表演、音乐剧表演等方向人才。
在教学成果方面,学院注重实践与竞赛结合。学生参与音乐剧演出、影视片场拍摄等实践活动,与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、四川大剧院等建立校企合作;在四川省大学生原创微电影大赛、澳门国际微电影节等赛事中屡获佳绩。课程体系涵盖表演元素、台词、戏剧史论等基础课程,及剧本改编、短剧创作等实践课程,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。
此外,学院正筹划数字人非遗项目等科研团队,希望联合行业机构成立实训室,并依托吉利汽车集团资源,探索汽车文化创意产品运营等跨界项目。

合作共识:多领域携手,共促文化与教育协同发展
交流环节中,双方围绕合作方式、领域及未来方向深入探讨,达成多项共识。
合作方式上,双方将开展人才培养合作,学院为企业输送戏剧表演、音乐剧、影视表演等专业人才,服务于迎宾礼仪、微短剧、短视频等项目;进行创作基地合作,共建工作室,联合为企业及集团产品提供策划、宣传服务,挖掘文化内涵;推进学术支持合作,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与高校内容创作优势,在数字人、可视化音乐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。
合作领域涵盖文旅项目,结合西安、成都特色文化与学院人才资源,参与乡村振兴等文旅项目策划与执行;微短剧与短视频,依托学生创作能力,开发低成本、内容丰富的微短剧及短视频作品。
后续计划方面,近期,吉利学院将策划邀请西安永宁团队赴校开展讲座并参观交流,西安永宁将为学院进一步考察项目做好准备;中期,确定实习安排、项目共研等具体合作内容,制定详细计划与时间表,推进人才培养实践;长期,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与产品,拓展数字文化、文旅融合等领域成果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此次交流为双方搭建了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合作平台。未来,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与西安永宁将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,推动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与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注入新动能。